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大学食品科学与加工研究中心主任吴奇教授到长春应化所作学术报告
5月16日,应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杨小牛所长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大学食品科学与加工研究中心主任吴奇教授做客“应用化学系列讲座”,并以“大分子的一些基本概念”为题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吴奇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大学食品科学与加工中心主任、香港中文大学伟伦化学荣休讲座教授。1982年于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物理专业毕业后,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师从朱鹏年教授。1987年获化学博士学位,继而在该校化学系任博士后研究员至1989年。1989-1992年任职于德国BASF公司:先为洪堡基金会研究员,在Dieter Horn博士的指导下工作,一年后获正式雇佣,任固体和高分子物理部激光光散射实验室主管。1992年,辞去BASF的永久职位后,前往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历任英制讲师 (Lecturer)、教授 (Reader, 1996;越过高级讲师一级)、化学讲座教授 (Professor of Chemistry, 1999)和伟伦(Wei Lun)化学讲座教授 (2010-2020)。1995年又受聘兼任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物理系教授,并于1996年获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鉴于对深入理解溶液中高分子链的构象、动力学和相变化做出的重要的贡献,吴奇教授分别于1999和2003年获选为美国物理学会(APS)会士和中国科学院院士。近年来,他的研究兴趣又扩展到食品科学与加工,尤其是大豆蛋白和其它植物高分子的精深加工。
在应用化学讲座中,吴奇教授从高分子物理基础理论研究入手,详细阐释了高分子的本质、组成、组构及构象等多级结构,并进一步介绍了高分子结构变化与动态特征。他的讲解深入浅出,思维缜密又不失轻松风趣,让在场的听众深受启发。吴奇教授不仅在高分子物理方面有着深厚的研究基础,还在食品加工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涉及植物蛋白替代动物蛋白(素肉)、土豆主食化加工(黄金重组米)等方面。他生动地展示了将高分子物理运用到食品加工领域的创新思维,并揭示了其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意义。在报告当天下午,吴奇教授与长春应化所的科研人员和学生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和讨论。
(供稿:科技处 撰稿:张璐)
吴奇院士在讲座现场
吴奇院士在长春应化所餐厅传授如何加工其团队制作的素肉和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