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应用化学系列讲座预告
报告题目:基于金属有机杂环试剂和反应机理的有机合成
报 告 人:席振峰教授
单 位:北京大学化学学院
报告时间:2012年7月29日(星期日)上午9:00
报告地点:主楼四楼会议室(410)
附:报告人简历及报告内容摘要
席振峰教授1963年生于河南省虞城县,198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1989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南京大学配位化学所、郑州大学和河南化学所(导师:金斗满研究员);1996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于日本分子科学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导师:Tamotsu Takahashi教授)。曾先后在河南化学研究所金斗满先生研究室、日本北海道大学触媒化学研究中心高桥保教授研究室学习和工作(博士生、博士后、助理教授)。
1998年4月从日本回国到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工作,任副教授;1999年7月任教授,同年12月任博士生导师。 1998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99年入选教育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2000年获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2001年被聘为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有机化学长江计划特聘教授;2002年4月至2006年5月任北京大学化学学院院长;2005年作为学术带头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基金;获2003-2004年度中国化学会-巴斯夫“青年知识创新奖”、2004年中国化学会首届“黄耀曾金属有机化学奖”、2005年“中国礼来科技贡献奖”、2007年“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一等奖”等。
现任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筹)共同主任,中国科学院分子识别与功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生命有机磷化学及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学术委员会委员。《科学通报》、《化学通报》副主编,国际学术期刊Applied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 (Wiley) 副主编,国际学术期刊Synlett/Synthesis, Tetrahedron/Tetrahedron Letters, Chem. Lett. 及多个国内学术期刊的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是利用金属有机化合物研究高选择性有机合成新反应、新方法,深入研究活性金属有机中间体和反应机理。提出并坚持以“协同效应”为指导思想的科学研究思路,在双金属有机合成试剂和金属有机杂环试剂的化学研究方面努力开展了工作。
化学反应活性中间体的分离与结构表征对于理解反应机理具有重要意义,而反应机理研究是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对活性中间体的结构表征,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反应机理,同时有助于设计新反应,建立有机合成新方法。金属有机杂环化合物是许多重要反应中的中间体。我们通过合成、分离金属(如二茂锆等)杂五元环以及金属杂四元环活性中间体,在理解相应反应的机理的同时,利用这些活性中间体与有机底物间的“协同效应”,发展了一系列有机合成新方法,合成得到其它方法难于合成的新型金属有机化合物以及结构多样的环状有机化合物。
欢迎参加
所学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