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成果入选“2015年中国稀土十大科技新闻”
由中国稀土信息中心和全国稀土信息网主办,中国稀土学会信息专业委员会、中国稀土学会技术经济专业委员会、北方稀土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和《稀土信息》、《稀土》、《China Rare Earth Information》、“中国稀土网站”等媒体协办的评选“2015年中国稀土十大科技新闻”日前揭晓。我所“氟碳铈矿清洁分离工艺研究及稀土敏化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获重大进展”成果入选。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廖伍平课题组在科技部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和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项目支持下,自主设计合成并批量制备了新型中性磷萃取剂Cextrant230,开发出基于该萃取剂的氟碳铈矿清洁分离工艺,完成了该工艺的扩大试验,并于2015年6月18日在西昌通过了由稀土行业协会王晓铁副秘书长任组长的专家验收会。专家组一致认为该工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工艺针对氟碳铈矿的组份特点和铈易氧化的特性开发出适用于硫酸介质的特效萃取剂,萃取剂合成路线简单、原料易得,具有萃取分离四价铈、铈氟络离子和钍的优良性能,是20年来唯一具有工业化应用前景的国产稀土萃取剂。基于该萃取剂的氟碳铈矿清洁分离工艺具有如下创新点:(1)采用自主研发的廉价高效的新型萃取剂替代价格高昂的进口Cyanex923萃取剂用于四价铈和氟的萃取,更加有利于工艺的推广;(2)采用一种萃取剂替代了两种萃取剂(Cyanex923和伯胺萃取剂)实现了四价铈和钍的萃取回收与分离,工艺更加简洁;(3)合理利用廉价的四价铈来固定氟,实现氟资源的回收和增值利用,消除了氟的环境污染。该工艺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PCT专利2项,将开拓我国90%以上稀土资源高效、安全、清洁生产的新天地。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张洪杰课题组,在科技部863计划、973计划、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的资助下,潜心研究稀土配合物OLEDs工作机理及器件结构优化,重点探索载流子的注入、传输、分布及其对器件发光性能的影响。经过十多年持之以恒的锐意攻关,团队研发终有突破,先后解决了大面积有机薄膜均匀生长、真空条件下三元微量掺杂及器件边缘效应等工艺技术难题。提出原创性器件设计理念,依据稀土配合物较长的激发态寿命和较宽的能隙,采用稀土配合物作为敏化材料,创新性地设计出新型高性能稀土/过渡金属配合物共掺杂OLEDs,有望实现照明产品及背光源的产业化。借助三元微量掺杂技术将稀土配合物引入发光层中,通过精密控制稀土配合物的掺杂浓度使其起到载流子束缚中心与能量传递阶梯的作用,结合器件结构与制备工艺的优化,并实现了稀土配合物与过渡金属配合物的优势互补,在大幅提高了器件综合性能的同时降低了成本,获得了一系列新型红、绿、蓝、黄、白光稀土敏化OLEDs。目前已获授权发明专利11项,初步构建了具有稀土特色的OLEDs器件专利体系,从源头上打破了欧美日韩国家在OLEDs领域的专利封锁及技术垄断,加强了我国在OLEDs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此次入选的稀土十大科技新闻是从2015年各主流媒体报道的、在全国范围内发生的100余件候选的稀土科技新闻中经投票选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