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日报】稀土着色剂技术引领的大产业——记张洪杰院士团队和吉林省汇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墨语 本报记者 王秋月
人物小传
张洪杰,197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同年分配到长春应化所工作;199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998年获香港求是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2009年获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2013年当选中科院院士,2015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张洪杰院士长期从事稀土功能材料的研究,横跨物理、化学、生物研究领域,以材料的结构与功能关系为研究重点,发展了系列材料制备的新方法和技术,合成了多种稀土新材料已成功地获得了应用,满足了国家战略需求。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长春经开区十分重视高端人才的引领作用,创立经开区院士创业园,筑巢引凤,使杰出人才汇聚经开,使科技创新的“源动力”持续不断。
2018年4月,在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吉林省汇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汇生科技)落户于经开区科创广场院士创业园。
汇聚长春科研资源,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如今,张洪杰院士正带领他的团队创办公司,研发稀土染色剂在工业产品、日用品以及文化产品上的广泛应用。
诚意感动 “新材料”科研院士团队落户经开
“绿色环保着色剂的开发是国家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汇生科技的一个展示架上,这样一句话映入了记者的眼帘。
张洪杰院士团队的成员李成宇也是风尘仆仆,在与记者约访前,刚从长春应化所开会回来。而下午又要赶到外地开会,平时的日常也都安排得很满。“我们和张院士一起创业,大家都想把科研成果落地到市场。”张洪杰院士多年来一直从事稀土功能材料的研究,发展了系列材料制备的新方法和技术,合成的多种稀土新材料都成功地获得了应用。回应国家对于绿色环保着色剂的战略需求,张洪杰院士决定带领团队创立公司,对稀土着色剂的研发成果进行转化,满足国内国际市场需求。
早在2016年时,张洪杰院士就带领他的团队,在内蒙古包头建成了国际首条10吨级稀土硫化物着色剂连续化隧道窑中试生产线,并于2016年11月3日生产出首批产品。在有了创办公司的想法后,张洪杰院士首先就将目光落在了长春,院士团队的李成宇告诉记者,张洪杰院士多年在长春应化所从事研究,对长春科研力量具有优势这一点非常看重,加上经开区经发局负责人多次亲自登门拜访,诚意满满,最终决定将项目落户经开,并于2018年4月入驻经开区科创广场26层,成为首位入驻经开区的院士团队。
诚意不仅体现在简单地登门拜访,经开区还为院士创业项目提供创业扶持资金1000万元和经开科创广场1000平方米办公区,支持院士创业项目顺利落地,平稳起步。
为打造更优质的服务,让入驻进来的院士能够感受到经开区永不衰减的诚意,专门成立了长春经开科技创业(孵化)服务公司,负责“院士长春创业园”的日常运营、管理和服务。通过指定联络人“管家式服务”,与项目团队保持密切联系;通过分管负责人紧密调度,实时跟进项目进展;通过主要负责人高位统筹,协调解决高端人才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我们这些院士团队的人,大多都是搞科研出身,有许多东西都不是很懂,对于创建公司后还怀有一些忐忑,但自从来到这里后,这种感觉就完全消失了,经开区从大到相关文件的审批、相关扶持资金的申报、衣食住行,小到代开发票、水电气热维护、门禁卡取没取,事无巨细,真的是将服务做到了最精最细。”李成宇感动地说。
超前意识 帮助团队建设试点项目
稀土着色剂市场应用非常广泛,从小到塑胶玩具、陶瓷上色、美术颜料,大到塑胶跑道应用、汽车喷漆、墙体涂料的应用,实现工业产品、日用品、文化产品三大领域全面替代传统有毒有害颜料。
应用领域的广阔,那么在市场中找到一个适合公司切入的点,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众多分支应用中找到适合快速发展,且拥有巨大市场潜力的项目,就是我们现阶段所要做的事情。在这方面,经开区无疑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帮助。”李成宇说。
如何促进企业项目落地,经开区一直寻求机会。院士项目落位后,经开区实时跟进项目的进展情况,主动发挥超前的服务意识,正逢辖区内长春市二十一中学(原九十七中学)想要翻修校园内的塑胶跑道,经开区经发局立即联系学校有关领导,向对方阐述具体情况、产品优势,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合作意向,将长春市二十一中学的塑胶跑道翻修作为试点项目。
在塑胶跑道项目开工后,经开区经发局也一路跟进从未停歇,“经开区几乎每天都有人来到现场,询问还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在这样长效且细致地服务下,整个塑胶跑道的铺设仅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就完成了。”李成宇说,这一次的塑胶跑道应用项目,可以说是世界第一个将稀土着色剂应用在塑胶跑道上的例子;今年6月26日到28日之间,中国稀土行业协会也组织前来参观学习;而且最近还与国内一家塑胶生产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这些成就经开区功不可没。
走在校园里,看到颜色饱满的跑道,一点儿异味都没有。“这项技术的推出,让施工跑道的塑胶工厂都很震惊,这就是他们一直在寻找的解决塑胶跑道无毒的新手段。”李成宇向记者介绍,塑胶跑道的塑胶应用稀土着色剂后,虽然成本略微增加,但在效果上均有大幅度提升,不仅颜色鲜艳,耐光和耐热性更强,而且完全无毒无害,环保作用明显。“现在是试点,陆续等大批量投产了,成本和普通的方法并无太大差异,我想到那个时候会更受欢迎。”
稀土硫化物着色剂作为院士项目的主要研究产物,与以前的无机和有机颜料相比,兼具两者明快、稳定的优点,而且无毒无害,绿色环保,是传统含镉铬铅等有毒有害金属离子无机着色剂的升級换代产品,被列入科技部、工信部和环保部2016年联合颁布的《国家鼓励发展的有毒有害原料产品替代品名录》,可以广泛应用于塑料、油漆、橡胶、陶瓷、纸张、油墨、皮革、涂料等诸多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
不断研发 助力下游产业转型升级
研发新技术,最终目的还是要应用到生活当中,让更多的人获益。稀土着色剂的研发做为新材料领域的突破,不仅自身作用广泛,在不断地深入研发过程中,更是能够带动整个下游产业进行转型升级,释放巨大的经济效益。
从2003年开始着手研发,到2016年国际首条10吨级稀土硫化物着色剂连续化隧道窑中试生产线的建成,再到如今在长春市经开区成立吉林省汇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落位院士项目,张洪杰院士已经带领团队在稀土着色剂的研发领域奋斗了16年的时光。
在创业园展厅里,可以看到用新技术研发的各类产品,看着动态画面将色彩慢慢晕染的一瞬间,感受到了颜色带给这个世界的改变,以及新技术带给大家的视觉冲击。正是因为生活离不开色彩,才让着色剂的研发更有市场。目前,由张洪杰院士带领的科研团队,已经研发出了硫化铈、硫化衫、硫化钕、硫化镨等一系列稀土着色剂产品;氧化铈、氧化钕等稀土粉料助剂;稀土硝酸盐等液体助剂,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三项。
2016年,以3项核心专利为依托,在包头建成了世界首条10吨级稀土硫化物着色剂连续化隧道窑中试生产线。“该生产线采用温和条件下稀土硫化物着色剂制备新方法,能够不使用硫化氢等危险气体,不仅操作简单、安全可靠,而且产量高、产品性能十分优异。”李成宇说,随着2016年11月3日生产出首批产品,标志着我国在稀土高附加值下游应用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
“开公司不想搞科研,终究是要迎合市场选择,生存第一。”李成宇告诉记者,公司首先将目光放在了塑胶领域,在试点建设成功后,如今已有一家塑胶生产企业联系上了他们,并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随着在经开区的帮助下,长春市二十一中学塑胶跑道试点项目成功完工后,公司正式迈出了对下游应用领域介入的步伐。
由院士带队操刀,整个团队很有信心。这种合作,不仅能够为公司比较快速高效地带来经济效益,还能为以后介入其他下游产业积累下宝贵的经验,更是能通过稀土着色剂这种新材料来带动下游产业的转型换代,实现新旧动能的快速转换。
打破“金饭碗”实现“创业梦”的初创科研团队,它对资金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这个高科技的产品还落在一个初创型的企业,激发创新活力,经开区一方面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对企业的帮助也都非常大,这里面真正无偿地投入了一定的资金,一方面调动院士的积极性,让大家有信心去做好。
冥冥之中有一种缘分,让张院士团队落户到经开区,早在2013年,就与经开区开展了“交流LED项目”,LED照明是继白炽灯、荧光灯后照明光源的又一次革命,被世界公认为是最具发展前景的高效照明产业。该技术产品与传统DC-LED相比,具有散热好、能量转换效率高、体积小等优势,可提高使用寿命1倍以上,能耗和成本分别降低15%和20%以上。从2013年到现在,这个节能项目为经开区节省了电费1000多万元。“在经开区范围内推广新技术,我们还是很佩服经开区的魄力,以及对我们团队的信任,经开区敢为长春先!”李成宇介绍。
信赖从不是没由来就能凭空产生的。“经开区用真挚的诚意将我们吸引而来,但这却不是令我们最受感动的地方,真正让我们感到选择没错的是那种如涓涓细流,连绵不绝,却又柔和至极的贴心服务。”李成宇说,未来,将以经开区院士创业园为总部研究院,进行研发以及深加工,将这里为中心辐射点,向各个下游产业领域进军,为经开区乃至长春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吉林日报》2019年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