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生。1989-1995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研究生,中国科学院院长奖;1996-1999师从美国UMMC J. B. Chaires教授;2000-2002师从加州理工诺贝尔奖获得者A. H. Zewail教授;2002-至今长春应化所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生物学实验室,研究员;应化所学委会常委;化学生物学实验室主任;200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2007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家级人选; 2015年当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RSC); 昆士兰大学荣誉教授;J. Mater. Chem. B 和 Mater. Adv. 副主编; J. Inorg. Biochem., Chemosensors, Mater. Today Chem., Sensors, 稀土学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应用化学等期刊编委;吉林大学生科院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国化学会生物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化学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稀土学会理事,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纳米酶分会会长;2006.12-2007.5访问教授,与诺贝尔奖获得者Alan J. Heeger实验室开展生物分子识别合作研究。
2002年回国后,利用化学、生物物理、分子生物学、细胞学及材料化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在对重要基因和蛋白的识别、功能调控及潜在应用等方面做了大量系统的研究工作,为认识和调控重要的与疾病发生、发作相关的生物化学过程提供重要依据。回国后已获美国授权专利1项、中国授权专利12项;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曾2次荣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自然科学)”;“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中科大科教融合优秀导师奖”;“长白山杰出人才”;“吉林省高级专家”。论文被评为2006年国际“百篇优秀基因治疗论文”, 2013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论文被Nature INDEX 2014 评为WFC=16.3。相关工作在重要期刊发表论文260余篇,包括PNAS(4篇); Nature Catal.(1篇); Science Adv.(1); Nature Comm.(5); Angew. Chem.(27); J. Am. Chem. Soc.(16); Nucleic Acids Res.(14); Adv. Mater.(20); Accounts Chem. Res.(4); Chem. Rev.(1), Chem. Soc. Rev.(5)等。Nature, ScienceDaily, Scientific American, PNAS, C&EN, ChemistryWorld, PhysicsWorld, Nature Methods, Nature SciBX等对取得的多项成果给予报道和评论。 SCI他引>3.5万次,SCI H-Index 100; 2017-2021连续5年入选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全球“高被引学者(Highly Cited Researchers)”;第七届国际四链核酸会议主席;多次在国际及国内会议作大会报告和邀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