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所初期(1948-1954)
1948年 |
1948年12月1日,东北行政委员会接管原伪满大陆科学院,组建“东北工业研究所。”1949年9月,更名为“东北科学研究所”。在当时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我所为东北工、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多次受到东北人民政府的奖励。 |
|
1950年 |
建所初期科研人员开展研究工作。 |
|
1950年 |
合成出新中国第一块合成橡胶-氯丁橡胶 |
|
1950年 |
长春应化所开始从独居石提取钍和稀土元素。图为上世纪50年代初,稀土小组在本馆前合影,前排右三为钟焕邦、后排左三为苏锵。 |
|
1950年 |
承担了国家下达的钢铁、钨矿、钼矿、锡矿等全分析任务, 彰显了在化学分析领域的创新能力。图为检验室科技人员正在测试样品。 |
|
1950年 |
吴学周(前排左三)竺可桢(前排右四)、庄长恭(前排右二)、沈青囊(后排右一 )来所调研时合影。 |
|
1952年 |
1952年1月20日,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来我所视察并题词:“东北从事科学研究的同志们,很能配合实际需要,使科学研究能为工业、农业、国防等各方面的建设事业服务,成为新中国科学工作者的先锋"。 |
|
1952年 |
1952年初夏,吴学周等为物化所搬迁长春前做调研工作时,在长春南湖公园留影。(右起为吴学周、钱人元、沈青囊、张定钊、梁树权、徐晓白、刘慧) |
|
1952年 |
8月,归属中国科学院,改称“中国科学院长春综合研究所。12月,中科院物理化学所自上海北迁长春,以物理化学家吴学周为首的43名科技人员,从科研,生活条件相对优越的上海来到条件十分艰苦的长春工作。图为物化所在上海的旧址。 |
|
1954年 |
1954年6月,中国科学院决定,将长春综合研究所的化学部分与北迁长春的中国科学院物理化学所合并,组建“中国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这是应化所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一件大事, 为以后的建设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
|
|
建所后,先后7次易名,5次改变归属,30余次整合及成批成建制地援建、组建一批新兴的科研院所和公司企业,涉及人员1200多人。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系统的研究所15个,被誉为“中国应用化学的摇篮”。(图为整修后的本馆大楼) |